新南向台商、資深人資主管齊聚交大 探討全球化趨勢下的企業挑戰


© 理律文教基金會

國立交通大學與理律文教基金會、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合作,自去年11月底起,陸續舉辦多場以全球化職涯規劃與企業管理為主題的公益講座,開放一般大眾及學生參加,引發不小迴響。此系列最大一場活動—「全球台商CEO高峰會」,甫於3月31日在交大台北校區登場,一共邀請九位重量級主講者,包括中華經濟研究院曹添旺董事長、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施至隆名譽總會長、來自澳洲、印尼、菲律賓台商青商會的現歷任會長,以及人資領域的資深前輩,接力在春暖花開的三月天,為現場近三百名聽眾打開海外創業、跨國人才培養的新視野。


全球台商CEO高峰會吸引近三百人到場聆聽 © 交大經管所

高峰會以曹添旺董事長的專題演講揭開序幕,主題為美中貿易戰下台灣的契機。政治與經濟向來密不可分,而中美兩大國的政經問題,對全球貿易及供應鏈、台商全球佈局影響甚鉅,曹董事長就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及核心問題進行分析,再推測國際市場的未來趨勢,最後對台灣產業界提出因應建議。根據經濟部的調查,台商資通信產品在中國生產的比重高達89%,在美中貿易戰中可謂首當其衝,而多數台商的因應策略,短期面上為轉移訂單、分散出口地;長期規劃上,則傾向拓展海外市場,並改變投資、設廠及服務據點,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但他認為,「台商不應該再走回頭路,應提高產品競爭力,而非追求低廉的勞動成本」,建議台商返回台灣投資,與政府共同推動以智慧化製造為目標的創新經濟發展。


曹添旺董事長分析美中貿易戰下台灣的契機 © 理律文教基金會

施至隆名譽總會長現任新加坡天銀化工董事總經理,於專題演講中分享印度的市場規模、他對當地的觀察,以及與印度人打交道的獨特經驗。台下聽眾表示,自己的台商朋友與印度人做生意歷經不少慘痛教訓,聽到施至隆的分享令人心有戚戚焉,同時亦相當佩服他最終成功打入印度市場,請教他如何找到可信賴的合作夥伴。施至隆強調,試著理解並接受文化的差異性是一大關鍵點,勿以自身標準預設立場,而侷限與外國人的溝通模式,若以對方的角度考量,便能理解對方的思維,並找到可以溝通的頻率,如此才能逐步建立起互信的關係。

下午的首場論壇,由越南、澳洲、印尼、菲律賓等四位成功台商現身說法,分享新南向市場極具潛力的投資環境,並給予有志到海外創業的聽眾方向與建議。澳洲昆士蘭台灣商會第十五屆會長許柏亭,除了是藥局Hapi Physiotherapy的執行長,也創辦My Cube租箱寄賣專門店,以共享經濟對抗澳洲高租金高人力成本,使人人皆可一圓創業夢,成功吸引當地個人賣家,並於2016年獲得澳洲企業獎零售類中小企業冠軍。許柏亭認為,未來「多元文化企業」是前景看好的商業模式,而台灣人吃苦耐勞、具包容力的民族性以及生意上的頭腦,在海外創業具有優勢。澳洲經濟近年受政治情勢不穩定影響,房地產市場亦有下滑;在人才培養方面,技術學院及勞力類訓練學校獲得政府挹注越來越多預算,反觀一般大學的經費在縮減中,可見專業技能逐漸受到重視。

Rocketindo 印尼火箭跨境電商加速器創辦人兼CEO劉仕豪,亦是印尼台灣青商會名譽會長,在印尼耕耘六年多,歷經前期的辛苦,最終在兩年多前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才穩固下企業基礎。印尼貴為東協之首,卻是相對難以跨入的市場,而印尼火箭提供線上線下一條龍的銷售服務,幫助台灣企業在印尼打出知名度與銷售量,據他觀察,能在印尼市場成功的客戶,是願意拉下身段,去了解當地的消費型態,並「對當地市場有commitment的客戶」。


劉仕豪會長客戶領域包含美妝、服飾鞋子、母嬰、家電、3C配件、醫療儀器、FinTech等,一條龍服務駐台灣品牌打入印尼市場 © 理律文教基金會

菲律賓馬尼拉第一房屋共同創辦人兼菲律賓台商總會青商會會長林志緯,從小即立志創業,在菲律賓已有十年時間,2018年不動產成交銷售金額超過3億披索,客戶遍及台灣、中國及新加坡,也協助百大企業在當地租賃及投資商業辦公室。根據自身的經驗,他建議年輕一輩可以透過旅行增廣見聞,選擇有興趣的行業就職,磨練一段時間後再創業。此外,加入社團組織,多聽多問多交流,吸取前輩經驗亦對創業很有幫助。

回應聽眾疑問,主持人及三位講者亦分享了四個新南向國家的潛力產業。林志緯表示:「菲律賓是個神奇有魔力的地方,沒去過的人不想去,去過的人不想回來,去了回來的人還想再回去。」菲律賓創業成本低,民眾消費力驚人,他認為,台灣的特色美食如手搖飲料、雞排等,值得在當地嘗試。劉仕豪認為美妝在印尼有機會點,台灣廠商有能力製造有品質的產品,再透過在地化的行銷策略,便有機會成功,他強調,做品牌沒有捷徑,重點在是否願意耕耘。澳洲的特色是法律純熟完善,創業初期要花較長的時間處理行政程序,但優點是穩固基礎後,競爭對手較少,澳洲人民生活優渥,未受金融風暴影響,具備一定消費力,依許柏亭觀察,近年商場物業價格降,可以進場。主持人邱臣遠為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名譽會長,也是AMI集團越南公司及亞太區負責人,從事食品加工產業。他提到,東協市場人口超過六億,可視為台灣市場的延伸,以往台商在東南亞以製造加工轉出口為主,近年逐漸重視內需市場,東協國家人口結構年輕,消費意願高,可說是新創公司的試金石,他認為其中又以醫療和精緻加工特別具有競爭力。邱臣遠點出,不是一個市場多大就能賺錢,重點要找到商機。他建議,到當地的大型台商或外商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再找機會創業,是更為務實的做法,因為很多東西必須親身接觸、觀察,才能發現市場的需求與機會。


邱臣遠會長、許柏亭會長回應聽眾提問 © 理律文教基金會

最後一場論壇聚焦跨國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主持人交大管理學院副院長兼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溫金豐教授一開場即點明:「台商到海外發展,需要有人帶兵打仗,但實務上常遇到一個關卡,那就是專業經理人的培養並不容易。」首位分享的前輩為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王冠軍常務顧問,曾任宏達電、廣達電、台積電、飛利浦台灣區等的人力資源主管,他以全球企業管理的趨勢出發,分享數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型,說明如何有系統地培養擁有「全球化思維、在地化作為」的跨境人才,他指出,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標前五名的瑞士、新加坡、丹麥、瑞典、盧森堡都是小國,台灣也是,但卻無法上榜,因此台灣在全球人才發展這塊更應該加把勁。


跨國人才培養論壇由溫金豐教授開場,介紹講者王冠軍顧問(中)及薛光揚副總經理(右)© 理律文教基金會

延續王冠軍顧問較為宏觀的分享角度,現任輝瑞大藥廠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的薛光揚,則分享實務面的經驗與做法,他認為:「構築學習型的組織」很重要,同時「人才的培養是長期的」,企業應投入相對的資源,不斷給予員工任務和計畫去實際操作、體驗,幫助其從中學習成長。他也特別重視員工的學習意願,將其視為選才的標準之一,因為有學習意願,才有熱忱接受下一關卡的挑戰。


陳芳倩協理曾任職於數個不同類型的企業,所遇到的挑戰亦不盡相同,由此歸納出求才用人的建議 © 理律文教基金會

曾於花旗人力資源部服務,亦有顧問公司及電子業人資部經驗的美商ViewSonic人力資源部陳芳倩協理,分享如何在雇主知名度較低的情況下,招募大批軟體人才。她建立雇主的個人品牌,透過宣傳影片、網站改版等作法,重新形塑企業形象,同時以獎酬、個人發展舞台及升遷制度,來吸引優秀的求職者。相對於ViewSonic,富美興發展責任有限公司是越南房地產與都市規劃業界的龍頭,卻也同樣遇上徵才的挑戰。人力資源部錢書華處長指出,此挑戰來自於越南的經濟環境與人口結構背景,一方面,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得競爭對手更容易用高薪挖角;另一方面,越南人口結構年輕,中高階的關鍵人才相對缺乏,需花時間培養,也是一大挑戰。錢書華認為,作為一位台商或外商的HR,心態必須打開,去擁抱當地員工,才是長久經營人才之道。

演講者普遍表示,多數人到海外工作或創業所擔心的語言問題,反而最容易克服,而文化差異才是最大的挑戰。無論對創業者或對外派的專業經理人來說,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尋找商機、提升適應力與管理在地員工,皆須仰賴對異地文化的觀察及理解,而培養自身開闊的心態,有助於在全球各地打拼出一片天。


活動結束後貴賓、講師與聽眾合影 © 交大經管所
Scroll to Top